蓝鲸新闻7月29日讯(记者邵雨婷)6年前拟溢价450.61%“卖身”达华智能的讯众股份,如今选择自己冲刺资本市场。
7月26日,港交所显示,“新三板云通信第一股”讯众股份(832646.OC)提交港股上市申请,独家保荐人为星展银行。
12亿卖身未果,又弃北交所转向港股
讯众股份成立于2008年,2015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,成为“新三板云通信第一股”,主营业务包括云通信服务、智能通信解决方案、其他通信及配件等。
在新三板挂牌3年后,讯众股份差点“牵手”达华智能(002512.SZ)登陆A股市场。2018年,达华智能拟收购讯众股份100%股权,切入云通信行业,交易金额为12.25亿元。以讯众股份2018年第一季度末2.22亿元的净资产计算,该次交易价格溢价高达450.61%。
随后,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对披露文件进行形式审查,发现预案存在不少错漏,如讯众股份的股权预估值、净资产账面价值等数据存在多处不一致。对此,深交所还向达华智能下发了问询函。
蓝鲸新闻记者注意到,根据彼时签署的业绩补偿方承诺,讯众股份2018年至2020年要实现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、1亿元、1.4亿元,但2017年时,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不过4110.3万元。
最后,由于收购资金无法到位,此次收购事项未有下文。
“卖身”未果,讯众股份分别在2019年底和2022年3月进行了两轮融资,以最后一轮融资的15.09元每股成本来计算,公司估值约13.76亿元。
该轮融资后,讯众股份选择自己冲刺资本市场。2022年6月,讯众股份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,拟募集资金4.01亿元,用于智能云通信平台升级项目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,但不到3个月就撤回了申请文件。
为补充营运资金,讯众股份存在包括银行借款、租赁负债在内的债务,截至2024年3月31日,讯众股份存在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2.96亿元。目前,公司存在四笔在2025年到期的银行授信。
此次IPO,讯众股份拟使用募集资金用于开发和改进服务及解决方案;拓展销售渠道;偿还贷款;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。此次IPO前,公司创始人朴圣根持有约27.36%的权益,为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。
业绩下滑,患上“大客户依赖症”
上市之路一波三折的讯众股份如今成色几何?
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,按2023年收入排名计,讯众股份是中国最大的全栈式云通信服务提供商,且公司是中国最早提供云通信服务的提供商之一。此外,公司也是中国少数能够提供AI驱动的通信服务的提供商之一。
不过,近三年,讯众股份的业绩有小幅波动,利润较此前收购案中签署的业绩承诺还有着些许差距。
招股书显示,2021年至2023年,讯众股份录得营收分别为9.94亿元、8.1亿元、9.16亿元;年内利润分别为7482万元、7466万元、7658万元,整体毛利率分别为18.5%、24.1%、21.4%。
据最新一期的财报,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。2024年第一季度,公司的营收为1.5亿元,同比下降20.6%;净利为514.8万元,同比下降55%。
具体来看,讯众股份的收入分为云通信服务、智能通信解决方案、其他通信及配件三大板块。其中,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云通信服务的CPaaS业务,该业务贡献了公司超八成的收入,但该业务毛利率仅18.1%。
CPaas,即帮助企业利用标准化平台获取及利用电信资源,企业客户通过连接API的形式,能够降低接入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成本。CPaas可以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有消息服务、语音服务,例如短信验证码、客户通知等。
公司云通信服务业务的客户主要为技术服务提供商、软件及信息技术公司、金融机构以及一家电信运营商,此外,公司还为部分公共部门提供智能通信解决方案。
讯众股份长期存在“大客户依赖症”,讯众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,2021年至2023年,公司拥有37名、24名及32名为重要客户,每家客户每年收入分别超过5百万元,合共分别占当年总收入的85%、80%及86%。
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第一季度,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0.8%、41.8%、36.7%、55.4%,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.2%、12.3%、9.7%及19.1%。
对此,讯众股份表示,为增加收入及保持日后的增长,公司须吸引新客户,尤其是大型客户并鼓励现有客户增加业务量。倘无法吸引新客户或留住现有客户网上配资,公司的业务、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或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免息配资开户观点